賽夏族矮靈祭
賽夏族的矮靈祭在台灣原住民各族中是極為特殊的祭典
通常在小米收穫之後,稻米已熟但未收穫時舉行
是賽夏族人心目中最重要的祭儀活動
賽夏族的矮靈祭分成南、北兩個祭團分別舉行
苗栗南庄、獅潭地區的南祭團以及新竹五峰地區的北祭團
南祭團的祭場設在向天湖,北祭團的祭場設在大隘
賽夏族不同的姓氏有不同的肩旗與不同的臀鈴
矮靈祭是一個以異質衝突、傳說中的矮靈為核心的祭儀
這個矮靈傳說也成為賽夏族信仰的一部份
凸顯了異族群、異文化在賽夏族生存發展的生命經驗中獨特的地位
傳說中的矮人居住於上坪溪溪谷的山洞中
他們的語言與賽夏族人一樣。矮人教導賽夏族人耕種技術及歌謠
然而矮人男子性好女色,常欺負賽夏女子,引起賽夏族男子的憤怒
他們於矮人回家途中會停下來休息的山琵琶樹鋸斷一半
並以泥巴覆蓋遮掩,當矮人回家時路過此樹時
除了兩個老人家外,所有矮人都爬上此樹,因而墜入溪谷淹死了
穿著傳統賽夏族服飾的族人參加盛大、莊嚴、神聖的祭典
生還的矮人老人家教會賽夏族人祭典的歌謠並要求舉行矮靈祭
只有朱姓族人將歌全部學會,所以矮靈祭就由朱姓擔任主祭
之後,這兩個矮人就邊撕山棕葉邊警告賽夏族人要謹記教誨
然後向不可知的東方離去
矮人死後,賽夏族的作物就年年欠收,賽夏族人認為是矮靈作祟
於是開始年年舉行矮靈祭求矮靈的原諒,這是賽夏族矮靈祭的由來
日治時期,日本統治者擔心每年一祭會增加族人間的團結
便下令改為每兩年舉行一次小祭,每十年舉行一次大祭
隨著祭典的歌聲不斷地舞動臀鈴
今年適逢十年大祭,族人返鄉參加踴躍,人數眾多
夜間歌舞開始時,由族人背著各姓氏的肩旗giragir
搖動臀鈴,緩緩吟唱祭歌第一首從祭屋邁向祭場
夜間的祭典歌舞持續到天明為止
十年大祭時,族人會製作大祭旗sinnadun
背負sinnadun是一項重責大任;不能讓sinnadun倒下
否則會有不幸,而sinnadun是神聖的,外族不可觸碰
繞場時必須有人開道並隨行護衛
南祭團還有babudol神鞭;族人會揮舞神鞭,激勵士氣
相傳也可以使下雨或是起霧的天氣變得開朗些
(來訪的 好友們 請不要再留言,因我已經無力回訪了)
第一天晚上十點鐘開始請出十年大祭時的大祭旗sinnadun
大祭旗sinnadun在族人的簇擁下繞場一周,外族人不可觸碰
(本文照片2016/11/11拍攝於苗栗縣南庄鄉向天湖)